原文图解链接:http://www.szpinglu.gov.cn/xxgk/zwxx/zcjd/202111/t20211109_362255.html
各乡(镇)人民政府,区直各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晋政办发电〔2021〕28号)和省自然资源厅《关于2021年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考核要点的通知》(晋自然资函〔2021〕693号)精神,加快推进全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扎实做好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考核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体部署,坚持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做到注重质量、从容建设。实用性村庄规划有助于理清村庄发展思路,统筹安排各类资源,加快补齐乡村发展短板,通过科学设计和合理布局,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引导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二、总体要求
(一)强化编制责任主体。各乡镇人民政府是村庄规划编制的责任主体,要紧紧依托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几个村联合编制村庄规划或者结合实际将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的可纳入乡镇级国土空间规划。
(二)规范编制村庄规划。各乡镇在村庄规划编制时,要统一底数和底图,充分进行现状调查和分析研究,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多措并举。
(三)切实履行各项程序。村庄规划编制要求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市有关规定、规范,认真履行组织编制、方案确认、技术论证、村级审议、公示公告、规划报批和备案等工作流程。
(四)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各乡镇要充分论证并公开征求集体和村民意见,确保规划符合村民意愿。
(五)做好现有各类村庄规划评估。要对已编制的各类村庄规划进行评估。经评估符合要求的可继续组织实施,不再另行编制。
(六)强化对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考核和技术指导作用。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考核为2021年度省政府考核市政府“三农”重点工作任务,自然资源部门作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考核工作的具体承办单位,同时要做好数据保障、资料收集、技术指导、规划审查和业务培训工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主管部门要做好相关指导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积极提供资料,并做好对乡村振兴的行业指导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村庄分类。各乡镇人民政府按照区域人口变化趋势、区位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趋势等因素已将我区范围内村庄分为以下5类:
1.规模较大的中心村确定为聚集提升类村庄(68个);
2.城市近郊区的地村庄确定为城郊融合类村庄(15个);
3.历史文化传统类村庄确定为特色保护类村庄(50个);
4.生存条件恶劣确定为搬迁撤并类村庄(22个);
5.其他村庄类(69个)。(详见附表1)
(二)组织编制。各乡镇人民政府作为组织编制单位,要按照相关要求,集中人力、深入村庄,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单位,全面推进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晋政办发电〔2021〕28号)要求,对于建设需求量大或者有特殊保护要求的村庄,在资金保障的情况下编制为综合性村庄;对于不进行开发建设或只进行简单的人居环境整治的村庄,可编制为整治类村庄。2021年完成编制综合性村庄规划56个、整治类村庄规划4个;2022年完成编制综合性村庄规划57个,整治类村庄规划7个;2023年完成编制综合性村庄规划52个,整治类村庄规划21个。(详见附表2)
(三)成果上报。各乡镇人民政府要严格按照编制计划,倒排工期,加快进度,确保按时序进度完成各项工作,力争三年内(2021-2023)完成实用的综合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在每年12月底前,务必将辖区内本年度计划完成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成果报区自然资源局汇总,并将规划编制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统一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机制。各乡镇要完善乡、村两级联动工作机制,推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落细落实。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聚焦突出问题,认真调查研究,扎实有效做好村庄规划评估工作,编制符合乡村发展实际、符合农民发展意愿、符合乡村振兴要求的村庄规划,切实提高规划的实用性。
(二)提供技术指导。在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中,应选择拥有相应规划编制资质、技术力量强、具有较多村庄规划编制经验的单位,并延伸规划编制单位服务链条,将宣传辅导规划内容、定期跟踪指导村庄规划实施情况纳入服务要求,要积极探索建立驻村、驻乡规划师制度。区自然资源局要加强技术服务指导,确保村级规划与其他规划相衔接,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全区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任务。
(三)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公职人员文化水平高、熟悉政策等优势,鼓励和动员党员领导干部回乡参与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要加强对基层规划管理人员的培训,不断提升乡村规划管理水平。支持优秀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下乡服务。鼓励各乡镇结合实际开展示范创建工作,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范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